剛交接的新房看起來是完美無缺的,時間一長,外墻就會出現漏水、滲水現象。那么,外墻漏水如何處理呢?外墻漏水維修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項有哪些呢?下面,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外墻漏水如何處理 外墻漏水防水維修方案
一、外墻漏水如何處理
(一)、填充墻磚砌體與鋼筋混凝士框架梁柱之間的裂縫的滲水防治。
1、在填充墻的梁底采用定型制作的斜混凝士預制塊,預制塊的規格為60×200×墻寬,斜角為60度,待墻體施工好,沉降基本穩定后(一周后),再斜砌。
2、充填墻與混凝士墻嚴格按規范留設拉結筋,并在粉刷時,先在墻與墻間的連接處用30厘米寬的鋼絲網片連接,每邊為15厘米,以保證粉刷后不產生裂縫。
(二)、填充墻砌體沿磚縫空隙的滲水防治
在多孔磚或三孔粘士磚砌筑時,采用“三一”砌筑法,保證豎向頭縫砂漿和水平灰縫砂漿的密實。并嚴格按施工規定將磚預先充分濕潤。
(三)、外墻穿墻套管預留孔的滲水防治
1、對螺桿孔采用了四道防水:在結構施工時,確保螺桿孔里高外低;在粉刷前,用發泡劑封堵5厘米以上;打發泡劑時,外側留出5厘米左右的孔洞用膨脹水泥堵實;后在大面積外墻粉刷和鋪貼面磚。
2、對懸挑腳手架等預留洞,采用細石混凝士內摻膨脹水泥兩次堵實。
二、外墻漏水防水維修方案
(一)、滲水的部位及原因
1、外墻找平層空鼓、開裂、滲漏。找平層抹灰施工不規范,造成局部找平層空鼓、開裂、引起滲水。
2、飄窗根部滲漏。現澆砼飄窗板與墻體連接部位由于溫度變形影響,造成該處抹灰層出現裂縫,雨水滲入。
3、腳手眼滲漏。外墻抹灰時,腳手眼堵抹不嚴或堵抹的方法不正確,造成腳手眼部位抹灰層空鼓、裂縫。
4、框架梁下與砌體交接處得開裂、滲漏。填充墻砌至接近梁、底板時,未能嚴格按規范要求操作,砌體一次砌筑到頂,因重力作用,砂漿擠壓下沉,砌體產生一定變形,結合部位出現水平縫。
(二)、修補方法
1、鑿開滲水部位,仔細檢查滲水原因。
2、飄窗板滲水。宜采用注漿法或采用同墻體修復方法。
3、外墻涂料修復,用防水膩子刮2遍找平,其他按照工藝要求做。
4、墻體的空頭縫和孔洞清除空頭縫中酥松的砂漿,瞎縫要剔鑿,寬度大于8cm,深度大于60mm。堵塞孔隙前先用水泥漿涂刷一遍,隨即用摻10%UEA膨脹劑和鋼性防水寶的1:1:2.5水泥砂漿嵌補密實,深度大的孔隙要分層嵌補,每層厚度不大于8mm,灰縫應填滿砂漿,再做涂模防水處理。
Copyright ? 2020 版權所有 :鷹隆實業發展(上海)有限公司 備案號:滬ICP備2023036738號-1滬公網安備31012002005874 網站地圖(百度 / 谷歌)
技術支持:上海鷹隆